严打“学区房”政策频出,多地房价松动 学区房还能买吗?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学区房的嚣张气焰,大概从今年起要被根治。临近新学年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成都等地加快学区房改革,前有3月份上海将优质高中资源向普通初中倾斜,市、区两级重点高中招生部分实行“配额制”,招生名额(50%-65%不等)根据初中学生人数分别分配到区、到校;后有近日北京教育资源丰富的西城区、海淀区、东城区等分别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相关实施办法,坚决执行对特定时间节点后购房家庭的子女入学执行多校划片政策。据诸葛找房调研发现,部分城市的学区房价格已出现松动迹象。
近日,北京市西城区明确,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,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,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。随后,7月6日,西城区房管局发布《关于我爱我家员工发布煽动性信息的情况通报》指出,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2名员工,针对西城区教改政策发布煽动性信息引发群体性聚集,涉嫌寻衅滋事,已被刑事拘留。
一系列措施释放出何种信号?诸葛找房分析认为,“多校划片”政策的落地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坚持“房住不炒”主基调的决心,通过政策调控遏制房价上涨,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长久发展,另外通过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、给价格高企的学区房降温,也反映了教育资源逐渐趋于均衡化,学区房不再与优质教育资源直接挂钩。
众所周知,尽管长期以来多地将炒作学区房作为整治的重点,但“老破小”、“天价房”等远超过其居住价值的房屋,仍被当成是一种投资产品与子女教育相捆绑。但今年以来通过各地对学区房出手的调控措施,手法上是釜底抽薪而非扬汤止沸,越来越能打到“七寸”上,令想要通过购买学区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难存侥幸心理。
在新一轮的政策调控下,部分城市的房价也有所降温。比如,北京在执行“731”政策后,西城区整体二手房价格有所下调,近两周来,金融街、德胜学区均有业主调低了二手房挂牌价格20万元至30万元。
曾经异常坚挺的深圳学区房价格出现松动,在南山区,名为“观海台”的楼盘房源,两天内报价下调140万元。另有媒体报道,深圳一套国城花园的学区房房源,经过147次出价后,最终以2206万的价格拍卖成功,相较2月份时一套同样户型的房子的成交价,狂泄了662万。
一阵“学区改革试点”的风吹过后,杭州“孟母盘”耀江文鼎苑的热度也应声下降。有第三方网站数据显示,文鼎苑近30日的挂牌均价为每平方米111230元,环比下降21.9%。
在上海,3月份上海中考招生新政出台后,浦东排名前列热门板块前滩区域次新房价格有所下跌,一两千万的房子客户都在观望,不急于下手,成交量很少。再比如陆家嘴花园,也是一梯队学区房,二期从去年的10万多涨到较高16万左右,上涨60%,但最近成交价跌了上百万……
可见,如今学区房的投资逻辑已变,学区房的价格并不是一直坚挺的,想要靠投资此类住房炒作的模式行不通了。随着政策调控加速进行,先进学区房的成交量会逐渐下降,而买了市区的老破小,不仅难保障居住品质,也存在资产贬值的风险。
但并不是说学区房就不再有价值,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,像一线城市的教育重地,仍会有人愿意为优质教育买单。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。
新华社日前发文指出,解决高价学区房问题,还是要回归义务教育公益属性,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只有不断弥合教育资源差异,缩小同一地区“牛校”与“普校”间的差距,教育资源日趋均衡,学区房的概念才会日渐弱化。
来源: 诸葛找房 作者:陈爽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