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城:再造一座新白沙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我们要做全国一流的安置房,我们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房产企业加入到旧城改造中,提高整个区域的居住品质。
——绿城创始人 宋卫平
或许你还记得三年前,一篇题为《他把1376元/㎡的农民回迁房,变成了吴冠中笔下1000万的水墨江南》的文章,刷爆朋友圈,让杭州场口镇东梓关村,成为了不折不扣的“网红”。白墙黛瓦,淡墨轻岚,旧时寻常巷陌、诗意雅致的江南神韵,在这个坐落于富春江边的古村落,被展现得酣畅淋漓,仿佛走入了大师笔下的画作之中。
而打造这片“网红村”的幕后功臣,正是绿城的设计团队。
“为更多人造更多的好房子”,
这是绿城的情怀,也是绿城一直坚守的信念和责任。每到一座城市,绿城留下的,都是对土地的尊重,对产品精神内核的表达,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。即使是安置房,绿城依然固执地坚守着那份“真诚、善意”的初心,坚持不计成本,兑现着自己“创造城市之美”的承诺。
这一次,绿城把“最美安置房”,落笔在了广西柳州的风华江畔,再度用自己的“取法优质”,托起一座城市的居住理想。
壹
6年前,当绿城从柳北政府手中接过柳州白沙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重任时,就注定了这片土地今日的不凡与璀璨。经过时间的打磨,这座傍依在柳江之畔的“旧村”,重焕新生。
2020年7月8日上午,绿城·杨柳郡柳园(首期安置房)交付仪式隆重举行,在柳州市委市政府,柳北区政府相关领导,西南绿城董事长叶青,以及白沙村委、白沙百姓、柳州各界媒体等的共同见证下,白沙村迎来了自己的“高光时刻”,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。
从昔日的白沙村,到今时的“柳园”,改变的,不仅仅是一个名字,更是建筑的形态、城市的风貌,以及人们对居住方式的理解。
柳园的盛大交付,不仅代表着柳州城中村改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,也为城市的有机更新,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。
贰
20世纪80年代以来,中国迈入高速城市化的时代。然而随着城市边界的迅速更新,一些处于城乡接合部的村庄,在城市发展浪潮的冲刷之下,搁浅泥滩,逐渐沦为与周围现代化环境格格不入的城中村。白沙村,便是这样的典型。
早在2008年,柳州市就启动了“城中村”改造工作,2009年就确定包括白沙村在内的10个“城中村”为首批改造试点。白沙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也被列入柳州市“十大重点推进项目”之一,是柳州重要的民生工程,担负着塑造“柳州城改典范新标杆”的使命,其承载的意义不言而喻。
在综合考量各方因素之后,柳州政府决定将“再造新白沙”的艰巨任务,交到永远带给人惊喜的“理想生活综合服务商”——绿城的手中,也正式开启了白沙村的“逆袭之路”。
叁
自2005年10月首次介入杭州市“城中村”安置项目至今,绿城累计承接政府代建项目285个,累计交付面积超2000万方,已为13万余户原住民家庭改善居住环境,成为全国保障房代建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。
丰富的实践经验、对城市细致入微的体察和强烈的企业责任心,让绿城,成为了白沙村改造项目的较佳人选。而打赢这场为城市谋发展、为村民谋幸福的“民生战”,绿城义不容辞,更势在必得。
2014年,白沙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与绿城正式签约
2017年,项目首期安置房全面动工
2020年,白沙村首期安置房顺利交付
6载光阴,从一张张蓝图到高楼拔地而起,从一片“老旧小”到点点华灯初上,绿城在白沙村这片土地上,留下无可替代、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肆
摊开城市版图,位于城中半岛繁华腹地的白沙村,手里握着的“底牌”其实并不差。
东临百里柳江,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,让这片城市中心殊难再得的寸土寸金之地,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未来。
依托百里柳江的景观规划,绿城对白沙村的改造,也从整体区位着眼,不仅对地块建筑进行规划和重建,还将对该范围内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行升级,打造出白沙片区滨江东路沿江2.4公里的景观绿化带和高品质沿江景观居住带,将白沙村建设成为集休闲消费、传统商业、文化娱乐、体育休闲和居住为主的综合商务区和“宜居大城”。
白沙村改造项目,不仅是单纯的拆房子造房子,而是从长远考虑,以延续白沙村的历史和人文文化为核心内容,在完善城市功能、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,让邻里亲情能够得到最妥善的保存。
改变的,是建筑的高度、道路的宽度;
不变的,永远是人与人之间,真挚的情感。
伍
旧城改造、安置房建设,工程浩大、环节冗杂,放在全国任何地方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。逆势而上的绿城,攻克重重难关,坚持的原则只有一个:在建设上确保安置房与商品房同标准。
从方案设计到项目交付,大到外立面、景观,小到楼梯、扶手,每一处细节都由品牌房地产企业管理团队亲自拍板,将商品房的设计标准和生产品控融入到安置房建造的整个过程,彻底颠覆人们对安置房的既定印象。
绿城经典二代高层建筑形制、温润的米黄色真石漆、大面积玻璃立面与恢宏的江景交相辉映,爆表的颜值,让柳园自带“美颜滤镜”。
两条长度分别为120m及270m的园林慢跑道,搭配门球场等健身设施,为运动达人们提供了邻里间交流切磋的场地,让卡路里与理想一起热情燃烧。崭新的桌椅、廊架,点缀在盎然绿意中,撑起一片阴凉与惬意,让家人们的心,在闲话家常中慢慢靠近。
奇趣无穷的儿童活动区,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座24小时不打烊的免费游乐场,守护纯真的童心。
绿城甚至在柳园打造了一座约454㎡的露天泳池,这种只有高端小区才有的配置,也将成为白沙村民家门口的蔚蓝风景……
“太高大上了,看了一眼就爱上了,不愧是绿城!”、“没想到我们以前的白沙村可以变得这么美、这么好,真的感谢政府和绿城!”交付现场,村民的一声声称赞和脸上欢欣的笑容,便是对绿城较好的回馈。
而随着白沙大桥、柳州市第十五中学总部(滨江)、一站式邻里商街绿城·好街等配套的不断落位,和绿城园区生活体系的全方位导入,幸福白沙的美好画卷,正缓缓展开。
陆
从今天的杨柳郡柳园,你已经看不到昔日白沙村楼房低矮破旧、街道狭窄逼仄、环境杂乱无章的影子。
而这样的改变,仅仅只是白沙村“幸福变奏曲”的序章。
多年来,绿城一直在尝试跳出安置房的范畴,去探寻房子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,这既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,亦是对城市价值的重新定义。
绿城坚信:一个好的园区,对整个城市、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,尤其是对于那些正从农民向城市居民进行身份转换的特殊群体,通过高品质安置房的载体,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观念、审美观念等,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城市的文明水平。
这便是白沙村改造项目,所要传达的声音;绿城也希望,白沙村的村民,可以在这片寄托着他们深厚情感的土地上,延续对生活的热忱。
对于柳州而言,白沙村的改造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,是合理配置柳州土地资源的必要手段,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。
对于绿城而言,所要做的,是心怀对城市的敬畏,努力成为城市记忆的守护者,不止是为原住民留下一方家园,更让一座城市的风貌与文化在大踏步的城市更新中得以延续。
筑梦者,仍在路上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